京、沪两地别离印制。中国人平易近印刷厂按照邮票设想图稿雕镂出原钢版。1949年9月下旬,邓连顾原版赴沪洽办纪2印制事宜。由于印刷工艺分歧,承印方大东书局无法利用该原版过版翻制母模,需要从头雕镂制版,不克不及如期交货。考虑到留念邮票不宜刊行过迟,华北邮政总局决定纪2邮票正在和上海两地别离印制。
邮电部邮政总局发布纪2邮票刊行通令。纪2邮票是由华北邮政总局筹印的,其邮票铭刻为“中华人平易近邮政”福州毕业证。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纪2邮票的刊行工做由邮电部邮政总局担任。1月24日,邮电部邮政总局发布供字第29号通令,纪2邮票从1950年2月1日起起头发售,一律售至本年6月30日为止,但仍可用以贴纳邮资。纪2是我国邮电部刊行的独一的一套以“中华人平易近邮政”为铭刻的邮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平易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味议召开。会议闭幕4个月后的1950年2月1日,纪2《中国人平易近协商会议留念》邮票才迟迟刊行。全套4枚邮票(图1),共2个图(第1、2枚同图,第3、4枚同图)。还有“东北贴用”邮票(图2)。雕镂版印刷,第1、2枚由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制,第3、4枚由中国人平易近印刷厂印制。两种邮票均有再版票,由人平易近印刷厂印制。邮票设想者张仃、钟灵,雕镂者贾炳昆、高品璋、贾志谦、孙鸿年。
正在《中华人平易近国邮票目次》中纪74《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全套3枚邮票(图5),总图号252和254为雕镂版,253为影写版。该套邮票标注“邦畿绘制:孙传哲”,因雕镂版无需绘制制邦畿,故应标注为“(253)邦畿绘制:孙传哲”。
纪2邮票因设想图交稿畅后,再加上雕镂版制版费时过多,形成纪2比纪1晚刊行近4个月。邮票刊行挨次取志号中的套号挨次呈现了分歧步。
纪1取纪2都是由张仃、钟灵两人配合设想的,据昔时取他们联系的邓连普记述:他正在去上海放置纪1邮票印制事毕回京当前,正在瀛台见到张仃,张仃“将设想的两幅邮票图案交我,我看后请张送带领核阅。张骑自行车很快去请带领签字,回来后告诉我是经李维汉同志核阅、签字同意”。另一张是毛像和政协会场。
关于“邦畿绘制”。纪1和纪2的邮票图稿均为张仃和钟灵绘制,因他们不领会邮票的印刷工艺,故绘制的纪1邮票图稿无法用于胶印制版,由孙传哲根据设想图稿从头绘制制版用图。而纪2是雕镂版印刷,雕镂师根据图稿就能够进行雕镂钢版,可见雕镂钢版是雕镂师的再创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