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的纬七,是一条南到经十北至经七的胡同。处正在闹市中的这条胡同并不起眼,一般人很少走到这里。然而,这个不起眼的胡同里却坐落着一处不成多得的红色工业遗产——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印刷所就正在纬七西侧127号院,是一座很有时代气概的红房子四合院,大门朝东。说它“红”,不只由于这片老建建的外墙是红砖垒砌,全体根基保留无缺,外形独出格致,从空中看很像个红色,更由于它具有“红色基因”。这里是昔时新四军七师印刷所正在济南解放后的落脚地,曾是一家军工企业,现存的红房子曾经有50年的汗青。现在,这片红色工业遗产被修整一新,曾经变成一处以休闲酒店为从体的文旅创意园区。几年前,笔者就曾看望过这处工业遗产。其时,笔者正在槐荫区五里牌楼附近寻访老建建,无意中走进纬七,偶尔发觉正在胡同的西侧,有一处很有时代特色的红砖老建建构成的院落。怀着猎奇的表情,走进院落查看。一进院子大门,视野豁然开畅,送面是一幅宣传大帷幕,上有“”、“7213”字样。南侧是一座由红色衡宇构成的方形院子,很像北方的四合院布局。只见红房子全体由红砖垒砌,正在大窗户上下边缘的,有两道石头垒砌的“围裙”。北面门楼上方呈三角形,三角形两头镶嵌着一枚红色五角星标记,下面为券形门洞,由石头垒砌,门洞两边有 “建立企业文明,传承军企”的红底白字大。和北门对着的还有一个南门,正在四合院的北侧约20多米处,还有一座2层小楼,也是红砖垒砌。穿过四合院的北门门洞往南走,这时能够清晰看到,这里是一座的厂房,四合院内的所有房子里面,还遗留着一些积有厚厚灰尘的纸板和砖甲等杂物,墙面上还遗留着“炊火”的白色标记,正在西南角的一个房间里,还有一些生锈的钢铁管件和旧电机设备,遗留物件显示着这里以前曾是出产车间。“你们到南边的高楼上往下摄影吧,那样拍摄出来的院子才都雅呢!”看见笔者不断地摄影,一位现场工人热情地说道。笔者随即来到红色四合院南边一座弃用的大楼前。沿着楼梯,发觉楼上还有一些未拆完的设备。按照楼房的款式看,这座楼也是一处出产厂房,只是该建建扶植的年代较着要比红房子晚。从高约20多米的楼顶往下俯瞰红色四合院,确实景色怡人,不由为这座“口”字形院落的建建之美所倾倒。红红的颜色,奇特的制型,整片建建就像一处红色,静静地掩现正在四周的建建群之中,是济南闹市区罕见一见的红色建建群!走下楼梯,来到院落西侧,这里还有一座红砖垒砌挺拔如云的囱。烟囱底部进风口的砖,曾经呈现个体坍塌现象,但整个烟囱根基保留无缺。“这里的老房子是什么时候扶植的?以前是做什么的?”正在参不雅查看时福州专业制作各种证件,笔者打听多人不得其解时,恰遇曾正在这里工做过的职工徐友盛先生给出了初步谜底。本来,这处四合院样式的红砖老建建,以前是7213工场的出产车间,是附属于原济南军区部的印刷厂,现今划归到人平易近日名下了。徐友盛是1992年加入工做的,他母亲也曾是这个厂的工人。至于这些老建建哪一年扶植的?以及印刷厂再往前的汗青,他引见笔者去找印刷厂的老厂长吕起白叟领会。于是,正在他的下,笔者正在附近小区找到了时年89岁的印刷厂老厂长吕起白叟,热情的吕老向笔者引见了这个印刷厂的变化过程。这个印刷厂的前身是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地址正在安徽省无为县。1945年11月初迁到鲁南台儿庄。1946年夏,七师部队整编为七纵队,印刷所迁往临沂。其时次要印刷《武拆报》、《军事报》和《军政》等。1947年1月,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遵照号令,进行整编,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和军,印刷厂也响应更名为华东军区部印刷厂。1948年5月,印刷厂全体人员连同机械设备乘三辆缴获的美国大卡车进驻临沂县东南河村。正在这里印刷领会放济南的《约法八章》。1949年3月,印刷厂正在益都搭乘火车于3月下旬搬到了济南。其时,吕起白叟说起印刷厂的汗青,眼含着冲动的泪花。他1944年加入工做就正在新四军七师印刷所工做,1955年担任印刷厂厂长,曲至1993年离休,正在印刷厂工做了近50年。据他引见,印刷厂刚搬到济南时,都是陈旧的老房子,只要两排平房,办公比力简陋,后来才连续兴建了现正在的红砖房等建建,共分三期扶植。现存的红色四合院是1970年代建的,曾经有50年汗青了,全体是个口字形,很像平易近居里面的四合院布局。据吕起白叟回忆,1983年,印刷厂从西德进口了DC-350电分机,一会儿使厂里的彩色图片和画刊印刷程度,达到国内先辈程度。1983年昔时,厂里接印60万册《半月谈》,从制版到拆订只要6天时间,超卓完成了。1984年,厂里还为其时的总参谋长印刷过回忆录《横戈顿时》。昔时,吕起到为杨总长送书,遭到了他的亲热,杨总长对书的印刷质量很对劲。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员,是吕起的老,能获得老的承认,吕起白叟有一种发自心里的骄傲感。那一次看望时,原印刷厂的担任人、中闻集团济南印务无限公司总司理韩世平易近仍正在院内留守办公。他引见说,7213印刷厂正在全国业内是很出名的,提起来大师都晓得济南的这个印刷厂。2000年,部队企业划转给处所,归属人平易近日办理,仍是搞印刷。现今归属人平易近日印务核心,现正在这里的厂区不再做印刷营业了,次要成长印务开辟。昔时,全国过百万的期刊都曾正在这里印刷过,像《半月谈》、《故事会》、《读者》等,一天能够印出12万本书。据韩世平易近引见,这里的房子建建质量很好,工场的印刷质量也好,昔时正在印刷方面的手艺力量很雄厚。从这里走出去不少优良的印刷车间手艺人员,韩世平易近动情地回忆说,他是1987年加入工做的,光他正在印刷车间带过的就有上百人了。现正在,很多带过的都是一些印刷厂的营业了,有的还做了手艺总监、厂长什么的。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出去,上一辆豪车停正在跟前,司机下车跟他打招待,一问才晓得,本来这人也是正在印刷厂跟过他的学徒。他骄傲地说,公共报业集团的《齐鲁晚报》和《糊口日报》都曾正在这里印刷过福州毕业证。他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7月初,其时《糊口日报》第一天正在这里印刷,头版刊发的是掌管人邢质斌退休的大幅图像,穿戴红色的衣服,其时一出来,版面出格标致。“这个厂区的老建建可要好,别让它损坏了,它可是传承着我们新四军七师印刷所的汗青,也承载着一段红色的回忆呀。”对于这片老建建的命运,几年前吕起白叟动情的话语,至今仍然环绕正在笔者的耳旁。白叟对这个厂区很有豪情,本人身体许可时,曾多次让孩子陪着他到老厂区看看,很是迷恋。让老厂长欣慰的是,现正在的企业办理者的也是好这片老建建。记适当时问起老厂区下一步的规划时,韩世平易近引见说,现正在印刷厂不办了,改为印务开辟了。由于跟着时代的成长,这里的地舆区位不再适合办印刷厂了。一是正在市区,印刷厂的污染问题。二是这里的交通未便,道比力狭小,大车进不来。当前次要是打文化创意品牌,把工场文化活跃起来。老厂房曾经全体出租出去了,可是要求承租户,必需保留厂房原面孔不变,这些办公楼、车间、以至墙上还留着印刷体的毛语录,不只是印刷厂的财产,也是贵重的汗青财富。现正在再去现场看望,昔时企业的设想根基都实现了。现正在的老印刷厂建建群曾经整修一新,大院里的建建变成了休闲酒店,沿街有各类配套办事的小商铺。一改昔时冷冷僻清的场合排场,这里仿佛变成了一处休闲文娱的好去向。要不是影响,估量这里早已成为热闹非常的打卡圣地了。(壹点文史研究院 郭学军 )?。